NEWS
|
宿松香芽历史渊源宿松香芽是宿松县罗汉尖山脉一带得天独厚的传统名茶,其制作始于东晋年间,传承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相传东晋年间,南方名僧慧远带领弟子在宿松西北山区建立了东林寺和西林寺,一边弘扬佛法一边教授山民种茶、制茶技艺,将当地不种自生的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帮助山民以茶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在皖西南地区民间,有民谣传唱:“绵绵大别山,巍巍罗汉尖,宿松香芽茶,蕴藏云雾间。”宿松香芽茶由此开始并不断传承。 南朝《桐君录》记载了“庐江好茗”的历史,当时宿松香芽产地就隶属于庐江郡;唐宋时期,宿松香芽的种植、加工逐步达到历史的巅峰,据《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等史料记载,宋代宿松二郎河流域一带的山区因草市卖茶而发展为龙溪镇,成为专门从事茶叶贸易的草市;清康熙二十二年《宿松县志》记载:“丘家山,峰矗云霄,为诸峰第一,亦名罗汉尖,产茶”;道光八年《宿松县志》记载:“罗汉荡山,山常在云雾中,产异蔬、名茶、灵药”,“烹茶注盏,熏蒸有云雾气”;清末《宿松县志》记载:“松产之茶品质纯厚,气味香美。”民国年间《宿松县志》详细记载:“罗汉荡之云雾茶,清宣统时江宁赛会、近年美洲赛会、巴拿马赛会,松茶亦获褒奖”。 建国以来,宿松香芽加工工艺经历了从传统手工制茶到全程机械化加工的转变,其优异的品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1995年由宿松县柳溪茶厂选送绿茶名茶分别被安庆市茶叶学会、安徽省农业厅评定为安庆市和安徽省优质农产品,同年十月荣获国家农业部等多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宿松香芽先后荣获第六届“中茶杯”银奖,2013-2015年获得安徽省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安徽省“十大品牌茶叶”、首届安庆茶叶博览会金奖。2015年入选《全国名优特产品目录》,2017年,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人民网、央视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部网站、中国商报网等媒体也先后对宿松香芽进行过报道。各类媒体的广泛报道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宿松香芽的全国影响力,使其知名度大幅提升。 下一篇宿松蕴茶香 香芽传千年 |